2024年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学》题目100道第一部分单选题(50题)1、在学校规定范围内由学生自主选择课程进行学习的制度是()
A、选修制
B、必修制
C、学分制
D、评课制
【答案】:A2、按照评价主体的不同高等教育评价制度的类型划分不包括()
A、政府行政性评价制度
B、第三方评价制度
C、高校自我评价制度
D、高等学校教师自主评价
【答案】:D3、实用主义的代表人物有()
A、博克
B、杜威
C、克拉克·克尔
D、德雷克·博克
【答案】:B4、教学相长、长善救失等原则出自哪里()
A、《论语》
B、《大学》
C、《中庸》
D、《学记》
【答案】:D5、循序而渐进教学原则是哪位教育家提出的)
A、孔子
B、朱熹
C、孟子
D、荀子
【答案】:B6、通过控制影响因素主动对研究对象加以处理和干预从而“创造”出事实以验证假说并揭示对象的因果性联系的研究方法是()
A、比较研究法
B、调查研究法
C、文献研究法
D、实验研究法
【答案】:D7、大学拥有不受政府、教会和任何其他社会力量的干预和控制独立自主地决定自己的一切事务的权利指的是哪个理念()
A、学生自治理念
B、教授治校理念
C、管理专业化理念
D、大学自治理念
【答案】:D8、20世纪50年度初期新中国为巩固政权进行了院系调整。将所有的私立大学收归国有改为()
A、国有私立大学
B、公立大学
C、国有大学
D、国办大学
【答案】:B9、以下是中央集权型优点的是()
A、有利于中央政府统筹全局协调区域不均衡问题提升整体水平
B、社会广泛参与增强了高等教育的市场性和多样性
C、高校(尤其是私立高校)是法人实体办学经费对政府的依赖性低
D、高校具有面向社会自主办学的自我约束和自我发展机制办学特色鲜明
【答案】:A10、下列属于单纯的通识教育课程在整个课程结构中处于最基础的地位的是()
A、多学科交叉课程
B、文化素养课程
C、科研项目课程
D、专业课程
【答案】:B11、潘懋元主编的《高等教育学》中写到高等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
A、高等教育
B、高等专业教育的特殊规律
C、教育科学
D、高等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
【答案】:A12、高等教育促进个体化发展的功能体现在()
A、促进个体行为的社会化
B、高等教育在促进个体社会化的同时还应该尊重个体的独特性促进个体的个性成长。
C、培养个体角色的社会化
D、培养个体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能力
【答案】:B13、依法举办高等学校的政府、组织和个人是指高等学校的()
A、“举办者”
B、“管理者”
C、“办学者”
D、“引领者”
【答案】:A14、美国第一所真正的州立大学是()
A、亚历山大大学
B、哈佛大学
C、麻省理工学院
D、弗吉尼亚大学
【答案】:D15、校长负责制的优点有()
A、决策程序简单、决策效率高
B、有利于集思广益和民主管理
C、决策程序科学决策质量有保证
D、通过董事会成员的多元化促进了社会参与办学
【答案】:A16、中国最著名的杜威思想的解读者是()
A、陈鹤琴
B、陶行知
C、胡适
D、蒋梦麟
【答案】:C17、“癸卯学制”纵向将教育机构划分为初、中、高三个阶段在高等教育阶段又分为三级第一级是()
A、高等学堂
B、是大学堂
C、通儒院
D、研究生院
【答案】:A18、政治对高等教育的反作用不包括()
A、政治制度决定着高等教育的领导权
B、政治制度决定着受高等教育的权利
C、政治制度制约高等教育的发展
D、政治制度决定高等教育目的和内容
【答案】:C19、马丁·特罗的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提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多少时称为大众型高等教育发展阶段
A、15%~50%
B、20%~55%
C、25%~60%
D、30%~65%
【答案】:A20、研究的起点是()
A、问题
B、文献
C、假设
D、计划
【答案】:A21、从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来看大学人特别看重学术研究层面的理念把哪个理念称为大学的灵魂。
A、学生自治理念
B、教授治校理念
C、学术自由理念
D、大学自治理念
【答案】:C22、我国现行的分类共有多少个学科门类()
A、12
B、13
C、14
D、15
【答案】:B23、高校依法管理学校内部事务是指高等学校的()
A、“举办者”
B、“管理者”
C、“办学者”
D、“引领者”
【答案】:C24、高等学校学科建设的关键是()
A、学科体系规划
B、学科方向建设
C、学科梯队建设
D、学科基地建设
【答案】:C25、在特定情境方面基本逻辑是()
A、“越发达、越复杂”
B、“现存即合理”
C、“教育受制于社会”
D、“突出差异”
【答案】:B26、美国斯坦福大学以舒尔曼为首的“关于教师专业性的专门小组”特别强调教师专业知识的核心是()
A、专业知识
B、教学设计的知识
C、教育教学理论知识
D、教学管理知识
【答案】:B27、高等学校发展科学的职能主要内涵表现在()
A、高等学校培养的是高级专门人才
B、高等学校在继续承担大部分基础性研究的同时